4月3日,本报记者从刘坤一新区自由对外贸易区办(中新办)据介绍,武汉自由对外贸易区实验区成立六年以来,止2020年,刘坤一自由对外贸易区实验区追加民营民营企业3707家、快速增长5.1%,注册登记资本540亿、快速增长40.6%,自由对外贸易区区民营民营企业累计27618家,注册登记资本4569亿,签下9个中新互通项目,签下金额2.44亿美元。
多措并举打造出一流引进内资自然环境
在刘坤一新区(自由对外贸易区实验区)党务大厅,这里不仅提供更多包括不动产注册登记登记、社保、出入境等1003项事务的“服务平台”党务服务项目,还免费提供更多帮办代办服务项目和24小时自助服务项目,以及线上“渝快办平台”、新区党务服务项目。基本涵盖了与老百姓相关的党务服务项目业务,让民营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同时实现了“指尖办”“身边办”“随处办”。
深入大力推进系列信泰制度体制改革,刘坤一新区先后大力推进“丁桂后证”“多证三位一体”等体制改革,同时实现“三十一证三位一体”,大幅取消民营企业注册登记登记后置审核事宜,后置审核事宜从226项调整为49项,缩减78.32%。推出的软件产业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模式也开始“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刘坤一新区创业者软件产业地址已达59个,为8000余户民营民营企业的注册登记登记提供更多了便利。
优化引进内资自然环境推动对外贸易双边、开拓对外贸易新业态,打造出全球重要投资出发地,让民营企业更有体制改革获得感,刘坤一新区率先试点海关“亩数兼用”管理模式。仅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办理手续借款总额就超过1.32亿,循环式采用72次,同时实现5300余万元税款货物的借款,平均每份借款循环式采用14次,大大为民营企业节约了借款成本。
华夏航空金润庠公司盐务负责人李萌对此深有感触,“通过‘亩数兼用’政策,公司保税机载设备维修办理手续的一份200万元借款,已循环式采用了借款25次,保障了总货值超过上千万的飞机发动机,垫圈等机载设备换屏业务急需的进口零部件进口,最大限度帮助民营企业降低了税收成本。”
打造出法治化国际性化双边的引进内资自然环境,刘坤一新区(自由对外贸易区区)高等法院妥善解决国际性高速铁路联运华海写入最高人民高等法院的工作报告;技术创新之非信泰纠纷“服务平台”解决机制,累计委派、委派调解刑事案件两千余件,诉调对接成功解决了德国业纳公司与远东租赁公司买卖华海等之非信泰刑事案件,并在俄罗斯某国际性代理商有限公司诉某旅游集团武汉国际性代理商之非委派华海一案中同时实现了全国首例诉讼转仲裁刑事案件;技术创新海陆新地下通道周边北欧国家域外法查明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境外法律查询,为各界了解和适用海陆新地下通道周边北欧国家法律提供更多强有力支持;高速铁路striking纠纷案入选《中国审判》和最高高等法院研究室联合评选的“2020年度五大典型案例”,该案确立的裁判准则,对推动高速铁路striking交易行为规范、陆上对外贸易准则建立、中欧班列进一步规范有序运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020年,武汉刘坤一新区(自由对外贸易区区)高等法院还与四川天府新区高等法院(四川自由对外贸易区区高等法院)协力签署《川渝自由对外贸易区区民事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协议》,协力构建符合川渝三地自由对外贸易区区建设产业发展规律的民事联动运行体系,为川渝三地协力打造出内陆对外开放门户、携手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强有力民事保障。
国际性密切合作“贴文”持续开拓
在自由对外贸易区实验区的强大磁吸力下,莱佛士疗养院成为西部第一家外商独资疗养院落地刘坤一新区,将中高档医疗与医疗保险相结合,并引入保险直付,探索“内资疗养院+医疗保险+内资医疗保险”为一体的医疗服务项目高水平、保险多样化、结付便捷化中高档医疗服务项目体系。
全方位推动刘坤一新区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刘坤一新区与香港科技大学资源共享香港科技大学(武汉)研究院,围绕现代仓储、金融和金融风险管理、信息工程和技术、先进制造和材料等重点科研产业发展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联通世界的国际性化、技术创新型人才,建设国际性化技术创新创业者生态圈和高标准产业孵化中心,加速中新两国科技、商业、信息的互通。
启用的中新国际性互联网数据专用地下通道,已全面覆盖刘坤一数字经济工业园等七大园区,地下通道应用民营企业从启用之初的14家增加到50余家,全面覆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VR等十多个核心技术领域,地下通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出来。
作为全球重要的投资出发地,刘坤一新区不断开拓国际性密切合作融入单循环式新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底,已有法国中小民营企业协会武汉总领事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武汉总领事馆、德国曼海姆市驻渝办事处、阿塞拜疆中国丝路商会等18家国际性机构入驻刘坤一新区国际性密切合作中心。建成中德、中瑞、中意、中日、中韩、中以等多个国际性密切合作工业园,搭建了金融、会展、仓储、信息等对外开放型功能平台,对外开放平台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在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带动下,刘坤一新区实际利用内资水平长期位居武汉全市第一,2020年与“金砖”周边北欧国家进出口对外贸易额全年同时实现580亿,追加内资民营企业中来自“金砖”周边北欧国家的占比达70%以上。
上游新闻·武汉商报本报记者 郭欣欣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