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共2418字,阅读大约需要6两分钟
寄希望通过卖股卡庞迪、裂瓜投等方式脱逃的云南信托公司在注资紧要关头却险遭大股东舍弃,7月28日,云南信托公司第三大股东云南ST中安非常有限公司(下列全称“ST中安”)宣布舍弃对云南信托公司注资,并一致同意云南信托公司导入具备条件的发展战略投资人,ST中安同时透漏,关联公司云南台积(集团公司)非常有限公司(以下全称“台积集团公司”)也舍弃了对云南信托公司展开注资。自此,云南信托公司两大认购股东“官宣”对云南信托公司无注资有意向,云南信托公司“补救”方案恐迎自变量。
01
大股东有意“填坑”
自7月20日,ST中安急发声明划清界线与云南信托公司的关系,并则表示未参与云南信托公司日常生活经营管理之后,欲注资“补气”补救的云南信托公司再次险遭“舍弃”。7月28日,ST中安发声明称,舍弃对云南信托公司注资,并一致同意云南信托公司导入具备条件的发展战略投资人,按照注资价格对云南信托公司展开注资。
ST中安还在公告中透漏了一条重要重要信息,关联公司台积集团公司也舍弃对云南信托公司展开注资。从公司治理来看,台积集团公司为云南信托公司第一大股东,认购比率32.0388%,ST中安认购比率22.1605%,两者总计所持云南信托公司54.1993%的股权。
大股东拒绝下手相救,再为云南信托公司的补救方案掀开了一层阴霾。ST中安与云南信托公司的“缘份”可以上溯至2010年,2010年ST中安投资2.47亿所建云南信托公司,由此可见ST中安认购比率为19%。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ST中安不断买进云南信托公司股权以增强资本实力,2014年11月ST中安向云南信托公司注资0.958亿,认购比率提高至19.1605%。2015年10月,ST中安与台积集团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出让云南信托公司3%股权,认购比率进一步增加至22.1605%。
2016第一年底,信托公司行业迎了抛物线上市风潮,ST中安由此可见也老鹳草了云南信托公司那块“利润发动机”并则表示,拟将台积集团公司等股东购买所持的云南信托公司40.9246%的股权。由此可见,ST中安则表示,云南信托公司如果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和持续利润能力。由此可见业界认为,ST中安买进信托公司公司股权以图利润,而云南信托公司则实现了“借壳”上市的蓝图,但那场重组最终因云南信托公司股权被注销而不得不终止。
ST中安、宏达集团公司退出也让云南信托公司的注资方案“举步维艰”。根据投资人此前向北京晚报记者透漏的重要信息,云南信托公司初步商谈先由原股东注资,若不能满足注资15亿,再引入发展战略投资人,引入外资工作分为港澳地区海外组、国企组、地方和民企组。有报道显示,云南信托公司股东中国铁建六局已则表示无注资有意向。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 ST中安放弃优先认缴权意味着云南信托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这对云南信托公司后续的项目解决的推进会造成重大影响。
02
监管已采取强制措施
6月中旬,云南信托公司多个资金池类信托公司产品出现逾期一事引发市场巨大关注,北京晚报记者从投资人处最新了解到的重要信息,7月26日,云南银保监局已经针对部分投资人提出的问题展开发函回复,在函件中,云南银保监局称,云南信托公司在关联交易、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情况,严重危及稳健运行,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云南银保监局已对云南信托公司采取监管强制措施,后续监管措施正在推进中。
但就投资人提问的对云南信托公司TOT产品资金池“一刀切”的理由、是否确认云南信托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大股东挪用信托公司资金、违反银监法和信托公司法的事实等相关重要信息,云南银保监局称属于咨询性事项,不属于政府重要信息公开范畴,并未给予直面回复,这也是云南银保监局首次向投资人公开发函确认云南信托公司的违规行为。
在此之前,云南银保监局已先后多次在云南信托公司投资人交流会上对云南信托公司违规问题做了阐述。根据投资人提供的重要信息,6月17日,在云南信托公司投资人沟通会上,云南银保监局方面则表示,在2018年4月就发现了云南信托公司的问题和风险。随后的7月6日和7月13日在与云南信托公司投资人委托人的沟通过程中,云南银保监局也则表示,云南信托公司存在欺诈投资人、隐瞒风险资产、不向投资人披露等违规行为。
针对云南信托公司存在的风险,7月16日,银保监会信托公司部副主任唐炜在线上通气会上则表示,当前银保监会正配合地方政府推动云南信托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展开当中,坚决压实信托公司公司及其股东责任,保护信托公司投资人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在信托公司业观察人士李奎霖看来,这是监管对信托公司公司一系列风险事件做出了定性,总结了原因,给出了解决方案,将风险化解向前推进了一步。
03
爆料:
TOT不欠本息项目占比不足一成
云南信托公司踩雷一事已经发酵数月之久,TOT(信托公司的信托公司)模式下,底层资产状况将对产品能否实现兑付至关重要。
根据北京晚报记者从投资人处获取到的重要信息,截至2020年6月末,云南信托公司TOT(信托公司的信托公司)存续规模251.6亿,涉及底层资产总计47项。按底层资产风控措施类型分,房地产抵押项目20个,存续规模95.24亿,占比37.85%;股票质押项目12个,存续规模65.44亿,占比26.01%;工商企业担保项目10个,规模55.16亿,占比21.92%;股权质押项目5个,存续规模35.76亿,占比14.21%。
按底层资产欠本欠息情况分;欠本欠息项目存续规模182.07亿,占比72.37%;只欠息项目存续规模41.92亿,占比16.66%;不欠本不欠息项目存续规模24.3亿,占比9.66%;只欠本金的项目存续规模3.31亿,占比1.32%。
另据一知情人士此前向记者透漏,云南信托公司已先行对“丰盛48号”、“丰盛51号”、 “丰盛55号”、“丰盛52号” 、“锦绣13号”、“锦绣14号”等8个项目提前展开了兑付,但这只是未兑付金额中的冰山一角。
虽然曙光已经初现,但投资人还需要继续等待,廖鹤凯进一步指出,监管目前已对云南信托公司采取监管强制措施,这对云南信托公司梳理问题项目,监督处置资产都是有利的,也对于投资人来说多了一层保护,从兑付层面来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资人利益,解决时间也会尽可能的加快,对于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和重要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都会得到加强,不过如何制定后续的兑付处置方案,仍是摆在云南信托公司面前的难题。
对后续“补救”方案、逾期项目处置方案进展等问题,北京晚报记者试图多次联系采访云南信托公司,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
咨询热线
0755-86358225